“茶、咖啡和可可,只有茶征服了世界”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

“茶、咖啡和可可,只有茶征服了世界”

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艾伦·麦克法兰说:茶、咖啡和可可,只有茶征服了世界。

春日里若无茶相伴,怎能品尝到万物初生的喜悦?

图|站酷海洛

看遍中国千年茶文化的前世今生、寻访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茶品种——

十余年茶香氤氲不散,关于茶,让三联不断为你解锁,那些你不知道的事。

01

饮茶的闲情

饮茶在陆羽之后逐渐脱离了“解渴”这种最初的生理需求,是中国人自处时候的一种物质媒介,“闲”就成了饮茶的首要因素。

人在忙碌的时候,感官可能集中在思考或者视觉上,这个时候嗅觉跟味觉都是退居在感官之后存在的。

《壶茶图》明 边寿民

即使在踏春的时候,很多人拍了许多照片回来,也不一定感知到所去的山水中有多少种香花,它们都是什么香型。

所以只有松弛下来,得闲了,身体才能用嗅觉去敏锐捕捉香味,体会茶香带来某种心灵的宁适。

02

饮茶的佳境

葡萄酒与茶,是东西方文化衍生出来两种截然不同气质的饮品。

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,以他为题材的画作都是人们欢乐饮酒的场面。

中国的茶神是神农氏,茶最初是解毒去瘴的药饮,饮后可以让人清凉、安静。

《撵茶图》宋 刘松年

佳境,成了在饮茶的时候自我独处的一个必需的场景条件。古人对于佳境有自己的见解:“明窗净几,佳客小姬,仿友初归,风晴日和。”

16个字,概括了人生以茶为媒介,所铺垫的所有美好,窃以为高于侍酒师的标准。

03

饮茶者的气质

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说: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”

这句话已经在中国茶系统格局确立之初,把饮者的气质圈定在了一个范围内,也是《茶经》开始让茶脱胎于之前的食饮、药饮之上,变成一种要求品饮方法跟环境的特殊饮料。

茶不似酒装瓶即饮,在加工后带回家的时候还留给了人百分之十的冲泡空间。如何让这百分之十发挥到极致?

中国有没有茶道?中国茶的精神性如何乘载?

为什么说,是陆羽的《茶经》将喝茶从形而下带入到形而上?

明清文人的茶会雅集,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、茶禅一味,背后有怎样相似的精神背景?

这是我们试图回答的问题。

04

和茶交心

台湾传统乌龙的焙茶大家詹勋华说:

“几十年来我被茶安慰,好像在《易经》的比卦里,我和茶交心。茶像拐杖,可以探路,可以探知不同个性在茶里的结果,好像不同生命的循环。

它用细致柔软,让你怡然自得。茶真的可以依赖,是值得交的朋友。”

詹勋华

“会喝的话,茶会结相。它会无中生有,出一个具象。这样才可以凝伫,可以上上下下地观察。

如果鼻子不能察觉,其实什么味道都喝不出来,捏着鼻子,再打开,味道就出现了。

现在人说茶涩、苦、甜、酸,这本来就是茶的味道,如果还要专门去管这些粗浅的味道,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大树,其实你在森林里面。

喝茶是让刹那间整片森林从你鼻腔经过。”

05

好茶是,喜乐里面带些圆满

詹勋华还说:

“老的茶,气比较逼。因为它闭关闭太久了。

茶气是好的,但我觉得不要霸气、杀伐之气。

《高隐图》(局部)明陈洪绶

一个茶喝起来像草寇一样,只能说明料不够纯,储存的地方也不适合,才会把它闷到有杀伐之气。

好的茶是中和的,喜乐里面带些圆满。”

06

茶的清饮与“加料”

文化学者郑培凯介绍道:

“明代的文人普遍反对在茶里添加果实花朵或者香草,追求茶的清饮,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陆羽追求的茶道,茶有真香的体现。

但是大众选择未必与名士相同。

《陋室铭图》(局部)清黄应谵

尤其是江南以外的地区,承载了过去加料加果实的习惯,还有添加各种作料的,所以各地都留存有加料茶的记载。

包括很多强调茶有真香的茶书,有时也妥协,比如明初朱权的《茶谱》,反对茶夹杂诸香。但与此同时,也写了茶叶的熏香法,甚至可以用各种花香渗透其中,所谓百花熏香。

不过,后期的部分文人也没有完全放弃这一习惯。就拿倪云林来说,他发明了清泉白石茶,往茶叶里面添加核桃松子肉,还为有高士不解他的茶而大发雷霆。

《闲话官事图》(局部)明陈洪绶

民间的各种果子茶则更多,往里面添加各种吃食,这些行为都被罗廪《茶解》视为‘茶厄’,也说明民间与雅士提倡的风尚还是有距离的。”

来源:华茶号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
Baidu
map